【為什麼我們需要打噴嚏(下)】#衛教宣導
這篇阿銘師會順便帶到咳嗽跟慢性皮膚炎的看法。
上篇我們提到,成人的鼻子過敏可能是筋膜錯亂的結果(泛稱“結構性問題”)。而我們在【為什麼我們需要發炎】篇說到,大多數生理反應都有它的意義,比如發炎反應的其中一個用途,是為了要增加卡住筋膜的流通性,改善循環來促進生機,哪麼,噴嚏的生理意義是什麼呢?
我的傷科老師曾教過一個筋膜調整的原理,在筋膜擺位順暢之下製造震動,可以促進筋膜滑移還原,比如咳嗽、呼吸、吟唱。我的武術老師也教我如何用吐納與不同角度的肢體運動來強健體魄。震動與運動可以促進筋膜間的流動,如同平置一個上面撒砂子的銅鑼,敲擊銅鑼後,砂子也隨之跳動起舞。
哪反過來說,身體製造了如咳嗽、噴嚏、搔癢這些動作,是不是為了因應某些「不流動」呢?依著這個原理,我們去觀察身體咳嗽與噴嚏時的震動傳導到哪裡,發現咳嗽可以震動到肺臟、肋骨、腹部與咽喉的筋膜;而噴嚏可以震動腰背的筋膜。
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這麼解釋咳嗽「因為肺臟、或肋骨、或咽喉、或腹部其中某處筋膜卡住,所以身體不停地製造咳嗽要把該處震開。」當一個久咳不癒,很可能是因為身體某處一直卡住,當身體還有力氣自救時,想用咳嗽的力量震開卡點。
所以「醫生怕抓嗽,土水怕抓漏」,而找出卡點,並醫者協助解開,身體就少了其中一個「咳嗽的理由」。有的卡點適合用針,有的卡點要用藥,有的適合導引按蹻(就是古代的運動治療),但依這個原則,才不會盲目地用經驗方藥去瞎猜。
回到「打噴嚏」的主題,當一般受寒時,肩、背、腰皮膚表層的筋膜因寒收引,身體也可能製造一個噴嚏震開皮膚。這種外感型的噴嚏往往一兩下,噴嚏完如果腰背解開,常常會感到微微發汗,身體會舒服一點。
但如果晨起噴嚏連連,晚點活動之後會好一點,這類卡點以我目前觀察,常常在腰椎腹面(前面),或骨盆薦髂關節附近,或在第十一、十二浮肋,以及內臟筋膜。深層的筋膜卡住,要震開不容易,尤其是經過一整晚上的睡眠,身體循環因缺少肌肉運動幫助而下降,原本卡住的筋膜循環會更低下,大腦變叫您醒來趕緊噴幾個嚏來推動一下。
對於因為噴嚏連連不休的患者,阿銘師用結構治療的方式找出卡點解開,幫身體「少一個噴嚏的理由」。對於某些內臟筋膜,阿銘師可能再選用藥物協助,或瀉或溫,幫助其流動。針與藥各勝擅場,單純用藥效果不如把身體整順了再用藥。
皮膚炎也是,之前阿銘師分享的慢性蕁麻疹或濕疹思路也是如此,協助解開皮膚卡點,讓皮膚少一個發炎的理由。
生、老、死是老天爺立下的規矩,但病,可能是身體跟我們溝通的方式。人藉由病的產生與身體溝通,可以學習到許多智慧。而讓身體少一個理由生病,是阿銘師的養生之道。
上集:
https://reurl.cc/EKRzKk
#過敏性鼻炎
#打噴嚏
#咳嗽
#結構治療
#筋膜